日前,广东泉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泉为科技”300716.sz)发表公告,公司及安徽泉为其他股东拟向上海赢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售合计持有的安徽泉为100%股权,本次股权转让价款暂定为2.7亿元。本次交易如果顺利完成,则安徽泉为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泉为有望解决两亿债务提高资产流动性
公开资料显示,拟购买该笔资产的乙方“上海赢古资产管理”注册资本达一亿,股东为合肥锦玺领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合肥锦瓴润隆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出售方“安徽泉为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分别为:广东泉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京北(海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枣庄向一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东莞市利宝亚咨询有限公司。该笔交易的目标公司为“安徽泉为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告显示,乙方承诺按期偿还目标公司负债合计约两亿。这对于现金流持续吃紧的泉为科技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
泉为科技自转型异质结光伏产品之后,先后建设了山东枣庄基地和安徽泗县基地,2024年第二季度,安徽泉为泗县厂房落成并开始接单至今已经运营近一年。实现营收2034.5万元,净利润为-1386.44万元,处于亏损状态,公司总负债合计2.63亿元,整体公司的流动性面临重大压力。而当下泉为科技的管理层不仅需要面对新厂房营收爬坡的既有压力,同时也需要迎战产业调整的重大风险。
近一年间,光伏产业面临产业发展重大阶段压力,新技术迭出造成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形势快速变化的压力以及传统产能过剩造成的价格压力都对泉为这样规模和技术内核类型企业造成重大压力,在发展空间和保障生存中间,考验的是管理层的资源调配能力和内部管理的韧性。行业现实是:无论体量大小、利润能力高低,光伏企业都普遍面临流动性压力。从公开资料来看,行业部分企业频繁出现因流动性问题而产生的压力事件,泉为科技同样承受了与同行企业一致的压力,比如短期流动性不足、人员成本压力、供应链压力等。特别对于泉为科技这样转型时间不长、团队尚未完全成熟的上市企业,压力的表现方式和烈度远超同行企业。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达88.13%,流动负债8.18亿元,流动资金压力巨大。该笔交易将在解决安徽泉为数亿债务的同时,持续优化企业现金流。
压力下的战略转型与竞争力重塑
此次出售子公司,对于泉为科技而言,可能更意味着一次战略转型。安徽泗县基地的产权转移,使泉为科技的科研、生产能力未来更多地集中在山东枣庄基地,这客观造成了泉为科技与山东枣庄地方能源生态更高的粘性和依存度,同时也意味着对枣庄产能更高效的调配和更高的生产效能。
同时在公告中,泉为科技明确表达了未来轻资产运营的期待,这对于一家年轻的光伏企业来讲,也将有效降低企业大体量的管理压力,有利于提高管理精细度和效率。这符合企业管理团队的既有特征,同时轻资产运营能够在保障企业与团队在巨烈变化市场中的生存权,也能够灵活、机动地保障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能力升级。出售的资产由安徽区域特征明确的资本接盘,亦保证了区域内协作的有效性,从宏观来看,是一种更为有效且合理的资源重新配置方式,对于安徽泗县既有的生产能力而言,也是一种负责任且有发展力的生存方式。
泉为科技这一交易如能如期进行,将有机会基于自身优势、环境特征和企业发展要求重塑竞争力,在保障生存力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了核心团队的生产力与创新力,同时用更优化的方式保障了未来的发展能力。这种能力重塑既是市场的倒逼,也是企业战略的适应性变化。同时,考虑了在职员工的生存空间、职业发展和股东投资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从当下的具体环境来看,算是交上了一个不错的答卷。
当然,这一重塑与转型是否成功,还要首先确定交易的如期完成,更对泉为科技管理层的后期调整能力带来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