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期预警信息简报
阅读次数:924 / 发布时间:2015-03-31
【
大】【
中】【
小】
光伏产业预警信息
第四十八期
1. 今年1-10月江苏省口岸多晶硅进口量增价扬
今年1-10月,江苏口岸累计进口多晶硅1.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50.6%;价值15.3亿元人民币,增长49.9%;进口均价为每千克116.8元,上涨8.4%。10月份,江苏口岸多晶硅进口量结束了7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的回落态势,进口量升至1964吨,创2012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值,同比增加1.2倍,环比增加64.9%。与此同时,进口均价在连续2个月回落后,10月份涨至每千克130.1元,同比上涨33.1%,环比上涨14.1%。
2. 美国光伏双反效应渐显台太阳能电池企业拟海外设厂
有消息称,为了规避美国反倾销关税的不利影响,一家台湾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计划将位于台湾地区年产能500MWp的生产线迁移至泰国。不过,该人士尚未透露具体公司。
消息人士指出,该制造商有望受益于泰国政府推出的投资优惠政策。搬迁至泰国市场后,该工厂的年产能很可能将增至1GWp。
目前,仅有荣盛科技能源(Solartech Energy)与太极能源(Tainergy Tech)这两家台湾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已被证实计划在海外设厂,该人士指出。
荣盛科技能源将与马来西亚Tek Seng Holdings Bhd结成战略联盟,联合注资1亿马来西亚林吉特(3130万美元)在TS Solartech Sdn Bhd现有厂址设立两个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太极能源则计划与台湾设备制造商Kenmec Mechanical Engineering(太极能源母公司)的越南子公司展开合作,联合斥资1080万美元在越南成立一家太阳能电池工厂。
3. 欧盟对华太阳能玻璃进行反吸收调查
2014年12月19日,应EU ProSun Glass的申请,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玻璃进行反吸收立案调查。涉案产品在欧盟合并关税编码ex70071980下。
欧盟委员会在立案公告中指出,申诉方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在原反倾销调查期之后以及采取反倾销措施之前和之后,出口价格下降,而且在欧盟市场上的转售价格或随后的销售价格方面存在不足够的行动(insufficient movement)。这导致涉案产品倾销幅度增加,从而妨碍反倾销措施的救济效果。申诉方提供的证据表明,价格下降不能用原材料价格或产品组合价格的变化来解释。
2013年2月,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玻璃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14年5月,欧盟对此案作出肯定性终裁。